肾子草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?肾子草,中药名。为玄参科植物阿拉伯婆婆纳Veronica persica Poir.的全草。分布于华东、华中及新疆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东部。具有祛风除湿,壮腰,截疟之功效。用于风湿痹痛,肾虚腰痛,久疟。
肾子草的入药部位
全草。
肾子草的性味
味辛、苦、咸,性平。
肾子草的归经
归肺、肾经。
肾子草的功效
祛风除湿,壮腰,截疟。
肾子草的主治
用于风湿痹痛,肾虚腰痛,久疟。
肾子草的相关配伍
1、治久疟:灯笼草30g,臭常山3g。煎水服。
2、治风湿疼痛:灯笼草30g。煮酒温服。
3、治肾虚腰痛:灯笼草30g。炖肉吃。
4、治疥疮:灯笼草适量。煎水洗。
5、治小儿阴囊肿大:灯笼草90g。煎水熏洗。(1-5方出自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肾子草的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煎水熏洗。
肾子草的采集加工
夏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肾子草的形态特性
阿拉伯婆婆纳又名:波斯婆婆纳。铺散多分枝草本,高10-50厘米。茎密生两列多细胞柔毛。叶2-4对(腋内生花的称苞片),具短柄,卵形或圆形,长6-20毫米,宽5-18毫米,基部浅心形,平截或浑圆,边缘具钝齿,两面疏生柔毛。总状花序很长;苞片互生,与叶同形且几乎等大;花梗比苞片长,有的超过1倍;花萼花期长仅3-5毫米,果期增大达8毫米,裂片卵状披针形,有睫毛,三出脉;花冠蓝色、紫色或蓝紫色,长4-6毫米,裂片卵形至圆形,喉部疏被毛;雄蕊短于花冠。蒴果肾形,长约5-毫米,宽约7毫米,被腺毛,成熟后几乎无毛,网脉明显,凹口角度超过90度,裂片钝,宿存的花柱长约2.5毫米,超出凹口。种子背面具深的横纹,长约1.6毫米。花期3-5月。
肾子草的生长环境
生于路边及荒野杂草中。分布于华东、华中及新疆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东部。
肾子草的药理作用
1、抗癌作用。
2、抗微生物作用。
肾子草的现代应用
用于治疗疟疾,风湿腰痛,小儿阴囊肿痛和疥疮等。
肾子草的相关论述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“解热毒。治肾虚腰痛,疥疮,风湿疼痛,久疟,小儿阴囊肿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