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日咳的病因
病原体及流行病学:
1.病原体
一般由百日咳鲍特杆菌(简称百日咳杆菌)感染所引起,同属的支气管败血症鲍特杆菌和副百日咳鲍特杆菌亦可引起。百日咳鲍特杆菌是革兰阴性杆菌,可产生一些致病物质,包括百日咳毒素、气管细胞毒素、腺苷酸环化酶毒素、不耐热毒素以及内毒素等。百日咳毒素可使患者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胞动员到周围血液及气管,细胞毒素可特异性损伤气管纤毛上皮细胞,使之变性、坏死。
2.流行病学
百日咳患者、隐性感染者及带菌者为传染源。潜伏期末到病后2~3周传染性最强。百日咳经呼吸道飞沫传播,5岁以下小儿易感性最高,小儿预防注射10年后百日咳感染率与未接种者无区别。
百日咳的症状
暂无1.流行病学史起病前1~2周内有与百日咳患儿接触史,幼儿多见。
2.临床特点
发病较缓,病初有低热及感冒症状,咳嗽逐渐加重,夜间为剧,1周后出现阵发性一连串痉咳并伴有吸气性吼声,反复发作,咳嗽虽重而肺部多无异常体征。
3.血象
白细胞明显增多,常达(30~50)×109/L,淋巴细胞高达0.50~0.70以上。
4.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
(1)细菌培养咽拭子及咳碟培养,早期阳性率较高。
(2)荧光抗体染色法鼻咽拭子涂片检查得阳性结果。
(3)血清学检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百日咳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(IgM)抗体可作为早期诊断;双份血清凝集试验及补体结合试验,效价呈4倍增长,作为回顾性诊断。
凡具备1、2、3三项者,可做临床诊断,病原及血清学阳性可确诊。
百日咳的检查
1.白细胞计数
卡他期及痉咳期末可见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,可达(20~50)×109/L,分类中淋巴细胞占0.60~0.80,无幼稚细胞。如有继发感染时,淋巴细胞即相对减少。
2.细菌培养
卡他期及痉咳早期使用鼻咽拭子,或用咳碟法收集标本,用薄-姜氏(B-G)培养基做细菌培养,可获得阳性结果。
3.荧光抗体染色法检查
用鼻咽拭子涂片,用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体染色,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查病原体有快速诊断的优点,但本法特异性稍差,仅作辅助诊断之用。
4.血清学检查
做双份血清凝集试验及补体结合试验,如抗体效价递升可予确诊。近年有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免疫球蛋白M(IgM)、免疫球蛋白G(IgG)和免疫球蛋白A(IgA)抗体,对早期诊断有所帮助。也有用单份恢复期血清凝集抗体1:320效价作为阳性诊断值者。
5.细菌特异性核酸检测
可使用DNA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(PCR)法扩增细菌特异性核酸,据报道此法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好。
百日咳的预防
1.自动免疫
目前国内已经普及百白破三联疫苗计划免疫。对于最近6个月未接种过疫苗的7岁以下儿童与密切接触病患者给予1剂加强免疫。
2.药物预防
密切接触病患后可口服红霉素,共服10天预防。
百日咳的治疗
1.控制传染源
隔离患儿,对密切接触的易感者检疫21天。
2.一般疗法
按呼吸道隔离,保持空气新鲜,避免一切可诱发痉咳的因素。加强护理以预防并发症,注意营养。幼婴儿窒息时应即刻行人工呼吸,给氧,必要时给予止痉排痰。可用普鲁卡因静脉滴注,以减少窒息或惊厥,需同时注意心率和血压。有低钙、低血糖等时,予以对症治疗。
3.抗生素治疗
应用于卡他期或痉咳期早期,可降低传染性,减轻症状并缩短病程。如在痉咳期使用则无法明显缩短病程。首选红霉素,或是罗红霉素,疗程不少于10天,复方新诺明亦可使用。
4.并发症的治疗
并发肺炎可选用敏感抗生素,并发脑病时可予脱水、止痉等对症处理。
百日咳的鉴别
1.气管内异物
起病突然,发生阵发性痉挛性咳嗽,有异物吸入史。
2.肺门淋巴结结核
肿大的淋巴结压迫气管时也可引起阵咳,但无鸡啼样吸气声,可根据结核接触史,PPD(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)皮试结果及影像学检查鉴别。
百日咳的并发症
多见于小儿,成人中少见。
1.支气管肺炎 为最常见的并发症,多为继发感染所致,可发生在病程中任何时期,但以痉咳期多见,发生支气管肺炎 时,阵发性痉咳可暂时消失,而体温突然升高,呼吸浅而快,口唇发绀,肺部出现啰音,外周血白细胞升高,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,X线胸片检查可见肺炎病变。
2.肺不张 肺不张是由支气管或细支气管被黏稠分泌物部分堵塞,多见于肺中叶和下叶,可能与中叶分泌物引流不畅有关。
3.肺气肿 及皮下气肿 由于痉咳及分泌物阻塞,可导致肺气肿,当肺泡高压,肺泡破裂可引起肺间质气肿,通过气管筋膜下产生颈部皮下气肿,通过肺门可引起纵隔气肿 ,通过胸膜脏层可产生气胸 。
4.百日咳脑。